天才制香师应鹤梦为替亡母洗清冤屈,嫁入仇敌夜家潜伏,成为夜家继承人夜不寒的妾室。二人各怀心事,数次交锋,却在试探和算计的同时渐生情愫,并在爱恨交织间,联手揭开往日真相。
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丰功伟绩的故事。
日喀则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巡礼
《乡野下饭魂》以各个村落里自己独特的传统美食文化为切入口,展现出原生态风景和原生态人文生活方式下的美丽乡村新内涵、新形象;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实现不同地域民众对优秀传统的保护与当下生活中的鲜活创造。精彩解读
本片讲述了导演刘湘晨一行人探访帕米尔高原,拜访和自己建立了深厚情谊的塔吉克族老人吾守尔·尼牙孜一家,并和吾守尔老人的后代一同踏上去往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征途,兑现与已故的吾守尔老人的诺言。本片展现了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壮美风光,以及人与人之间跨越年龄、地域、民族和语言的真挚情感,并展现了这里的历史变迁和自然变化。
十三格格毓琳(李小璐 饰)留洋归来,一身洋装打扮令慈禧(呂丽萍 饰)惊诧不已,西洋的做派与生活方式令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当毓琳把同学林一中(阿不力孜·聂 饰)介绍给慈禧并得其赏识后,暗恋毓琳的七贝勒(李晨 饰)妒火中烧。毓琳说服慈禧用电的好处,在宫中建起发电房,因电灯断了李莲英(傅彪 饰)烛火好处费,他差人破坏发电机,被明查秋毫的毓琳识破,遭到慈禧体罚。为创办新军,毓琳被委以教官,她趁机教训了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林一中醉酒与玛丽(阿列霞 饰)发生一夜情,毓琳问罪后化敌为友,与玛丽成了联手的朋友。太后为撮合毓琳与七贝勒,差两人去湖北巡视灾情,由此发现了太后幕后的用心......
颜书仁(窦骁 饰)是思康医院精神科最年轻有为的客座教授,深受患者和领导的信赖,可谓是前途无量。八年前,颜书仁和同门师妹孙树(苗苗 饰)走到了一起,然而,种种意外的发生让这段感情并没有迎来美满的结局。分手之后,孙树远渡重洋前往日本继续深造,两人从此再也没有了联系。 孙树的母亲病重,让这个姑娘不得不紧急回国,在因缘际会之中,孙树和颜书仁重逢了。此时的颜书仁发现,自己内心里依然残留着对孙树的感情。与此同时,颜书仁最好的兄弟陈一凡(彭冠英 饰)也深深的被冰雪聪明的孙树吸引了,两人之间的友谊是否会因为这个女孩儿产生裂痕?
该剧讲述了项与秋(杨玏饰),连心(张雪迎饰)和陈奇(张超饰)之间相识于微时,却羁绊十年的情感纠葛。
在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有的人缄口不言独善其身,有的人为求自保构陷他人。良心灵魂又如何?全变成厕中物,足下土。东方机械厂厂长宋子堂(赵君 饰)当年揭发高级工程师唐献民(牛飘 饰),使其沦为烧煤工,两家由此结下不解之仇。改革开放之后,老一辈的仇恨没有了断,少一辈则又产生新的情愫。歌舞团一枝花唐小雨(曾黎 饰)与宋长青(冯雷 饰)相知相恋,但是两家老人的态度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山,不知死活的妹妹和弟弟唐小雪(李小冉 饰)与宋建国(朱亚文 饰)更沆瀣一气要拆散二人。 有情人难成眷属,意外的爱情不经意滋生……
1958年初,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唯有石油部没有完成计划。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年轻的新中国石油告急,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一筹莫展。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独臂将军余秋里于危难之秋出任石油部长。 余秋里上任后,按照邓小平关于将石油勘探的重点由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指示,积极在东部寻找油田。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余秋里带领石油部在事先定下的“成绩软,嘴上不能软”的调子,打了各部局一个突然袭击。 1958年4月,余秋里在四川南充视察时,把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带到了石油战线,要求每个钻井队都要建立党支部,配备一名政治指导员,宁肯少打两口井,也要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好。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年轻的新中国周边局势日趋紧张。毛泽东、周恩来和国防部长彭德怀等都非常关心石油状况。四川龙女寺2号井、南充3井等喜喷原油,石油部上下一片欢腾。在成都开会的毛泽东,没有和余秋里打招呼,突然现身四川隆昌气矿,并题词“四川大有希望”。不久,川中会战败退,余秋里压力重重。 党中央在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后,在党内掀起了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波及到了石油厂矿的一些领导干部。余秋里冒政治风险,力排众议,据理力争,保护下属。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喜喷原油。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指挥松基三井试油工作,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亲自视察松基三井,改大同镇为“大庆区”。余秋里召集干部、专家进行座谈,最终决定采用打破常规,甩开勘探,集中石油系统的一切力量,以大同镇附近为会战中心,在松辽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并要求大家克服本位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这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 在邓小平的一路敦促下,石油部党委关于开展石油大会战的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批准。王进喜等一大批优秀钻井队积极率队奔赴大庆参加会战。面对少数人的畏难情绪,余秋里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战斗口号。 1960年3月10日,萨66井喷出高产油流。余秋里连续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提出挥师北上,把主战场从大同镇附近转移到萨尔图地区。全国有关系统支援大庆建设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萨尔图火车站,大批的转业军人作为石油工业的新生力量抵达大庆。王进喜率领井队人拉肩扛连夜把钻机和设备运到井场,并率先破冰端水保开钻。 余秋里将王进喜等树为会战的先进典型,并针对会战已经暴露的问题,边学习边分析会战的形势、任务和矛盾。在大庆掀起了学习毛著、“学两论”的高潮,统一了职工思想。 在随后而至的百年不遇的雨季中,余秋里、康世恩等带领全体石油人,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生存条件最艰苦的情况下,克服了克服了 无路无粮、缺房少人、天灾人祸接踵而中等重重困难,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于1960年的6月1日实现首列原油外运,打破了西方国家“至少需要三年”的预言。 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我国航空煤油进口基本被停止,空军的飞机全都趴窝,连陆军的战斗车辆也都被迫停驶。聂荣臻副总理亲笔致信余秋里,要求石油部迅速组织研制生产国产煤油以摆脱这种恶劣局面。余秋里部石油部石油研究院负责研制航空煤油项目。不久,研制获得成功,中国航空煤油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从此结束。 冬季将至,数万人如何过冬又成了摆在会战队伍眼前的最大难题。经过调查研究,余秋里听从了黑龙江省委欧阳钦书记的建议,充分发动群众,苦干4个月,在入冬前, 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建完,做到了“人进屋、机进房、菜进窖、车进库”,保障了安全过冬。 各钻井队之间一味追赶钻井进度,使得钻井质量不断出现问题,连王进喜的标杆钻井队也出现了井偏现象。余秋里、康世恩重视地下狠心抓第一性资料,起草“大庆长垣钻探和开发过程中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个数据”的“调查提纲”,形成了地质技术规范。还及时召开“4、19”现场会,使得广大石油工人树立了对油田负责一辈子的思想和质量意识,钻井和油田各项工程质量大大提高。先后总结出了岗位责任制、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经验。 会战队伍刚刚稳定,越来越多的家属来队和工人逃跑,使得原本已经遭到饥饿威胁,浮肿病大幅度出现的会战队伍压力重重。1960年9、10月份,在全国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会战职工的粮食定量也被降低,职工队伍中出现了浮肿病,大会战处于艰难境地。余秋里提出:要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毫不动 摇,坚持会战,天塌下来也要顶住。余秋里提出:“干部进食堂,书记下伙房”。同时,抽出一部份职工和家属想方设法、发扬南泥湾精神大面积开荒种地,工委组织了打猎队、捕鱼队,挖野菜、采野果,终于战胜饥荒,熬过了1960年冬天。1961年春耕时节来临,余秋里亲自带头,组织开荒,发展农副业生产。随着开荒规模的扩大,职工的生活越来越好,职工的体质得到了恢复和增强,保证了大会战的顺利进行。 1961年11月,1202队用了9个半月的时间,赶超了苏联的格列尼亚功勋队,夺得了当年打井的世界冠军。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盛赞大庆会战取得的成果。余秋里离开大庆前,嘱咐大家不能自满,创业难,守业更难。 1963年12月25日,邓小平向世界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己经可以自给,中国人民使用了一百多年的‘洋油’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